0391-3299600
现场滚筒包胶-陶瓷包胶-滚筒包胶-陶瓷胶板-焦作市德邦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稳健前行】发挥制度优势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发布:emykpehf 浏览:2877次

  编者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生长于中国社会土壤,形成于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是植根中华历史文化传统、吸收借鉴人类制度文明有益成果丰富起来的,不仅保障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也为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人类社会发展增添更多色调、更多范式、更多选择。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从13个方面系统总结和深刻阐述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紧紧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举措,提出了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央网信办与求是杂志社共同组织“中国稳健前行”网上理论传播专栏,邀请思想理论界专家学者撰写系列理论文章,今天在求是网推出第23篇,敬请关注。


  内容摘要: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的历史性进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绿色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需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美丽中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坚持、巩固、完善、发展多年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开展的一系列重大制度创新,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升生态文明水平的根本手段,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根本保证。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进展的制度保证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长远性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坚决向污染宣战。2018年召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部署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三大保卫战、七大标志性战役,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加大化解钢铁、煤炭等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建成全球最大规模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保执法专项行动,加大黑臭水体整治,建成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城镇污水处理系统。开展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防范土壤污染风险,累计开展近15.7万个村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坚决禁止洋垃圾入境。全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明显改善,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升,也得到国际社会高度认可。河北塞罕坝林场、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获得联合国“地球卫士奖”,中国空气治理被联合国评价为“北京成为全球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最为成功的案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进展的制度保障。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取得历史性成就,关键还是得益于涵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之内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完善与发展。这些制度包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要求各级党委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政治责任,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坚持生态惠民、生态利民、执政为民,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坚持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决向污染宣战,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相继出台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等系列改革举措,基本形成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四梁八柱”。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是重大制度创新


  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从十三个方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包括“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治理能力显著提升,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完善社会主义理论与制度体系进行了重要创新、取得了重要成果。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和理论创新,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根本遵循。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自然与环境的世界观、价值观,也是开展制度建设的系统观、方法论。


  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大创新。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与生态环境制度建设,基本形成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一是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国土开发保护、空间规划体系、资源总量管理和节约、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环境治理体系、市场体系、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等一批具有标志性、基础性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四梁八柱”制度体系加快完善。二是管理机构不断优化调整,形成更加强有力的政策制度制定与执行载体,组建生态环境部,统一行使生态和城乡各类污染排放监管与行政执法职责,加强政策规划标准制定、监测评估、监督执法、督察问责“四个统一”。在解决区域性、流域性、跨部门等问题上,也不断优化机构设置,设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环境管理局,成立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解决长期以来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管职责交叉、多头管理问题上实现新的突破。三是强化生态环境法治建设,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执法改革,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强化生态环境监管职责。四是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生态环境监测数据质量管理、排污许可、河(湖)长制、环境保护税等制度政策深入推进,全面提升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水平等。我国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不断完善,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认识到实践发生重大变化,也为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建设美丽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发挥制度优势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面向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加快推进生态环境领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当前和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重大课题。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攻坚战形成了一系列有效做法,包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坚持落实“六个做到”,坚持不断强化机构队伍和基础能力建设等,这是生态环境保护及制度建设的宝贵经验,应巩固和发展。在此基础上,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发挥我国制度优势,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能。


  一是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多、生态环境脆弱、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生态环境仍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短板。需要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保持战略定力,全面加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增进人民群众的环境福祉。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将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重大民生民心工程,大力解决人民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确保绿水青山常在、自然生态系统安全,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环境需要。


  三是坚持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落实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党的领导落实到生态环境保护的各个环节。落实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制度,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格局。


  四是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但改善成效还不稳固,部分地区与和领域生态环境质量仍然较差,历史欠账多,面向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的目标,应坚定不移的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持续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久久为功,扎扎实实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五是坚持“绿色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绿色发展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本之策,必须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引导产业布局、促进结构转型,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发展与保护的内在统一、相互促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协同推进。


  六是坚持将法治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根本手段。从长远来看,必须牢固树立法治观念,坚持法治思维,以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为目标,不断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推进制(修)订资源环境类法律法规,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制保障,严格执法,强化全社会法治意识,依法依规推进生态环境治理。


  七是坚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全面实施排污许可管理,构建以排污许可制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监管制度体系,依托排污许可管理,实现企业环境准入、达标排放、信息公开、环境保护税、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企业环境分类管理、绿色金融、环境保险等一系列政治制度的协同增效。激发环境保护市场机制,使环境保护融入市场经济建设。


  八是坚持科技支撑提升治理能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手段。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该强化科技创新、科学治理、精准治理,充分利用区块链、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卫星遥感等科技手段,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水平。依托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生态环境制度与政策的协同实施,提升治理效能。


  九是坚持全社会共建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关乎社会每个成员,每个人都是参与者、相关者、受益者,没有人是旁观者、局外人,提高全社会环境保护意识,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公众参与生态环境治理格局。积极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等制度实施,积极引导公众成为发现问题的帮手和同盟军,积极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绿色消费、绿色生活、绿色出行等引导公众切实参与其中,稳步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全民行动。


  十是积极履行国际生态环境保护责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稳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对世界可持续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进程中,要坚持共建清洁美丽世界的发展理念,认真履行国际公约,积极参与引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作者:万军,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总工程师;董战峰,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环境政策部副主任)


推荐资讯

  • 一键拨号
  • message
    短信咨询
  • map
    查看地图
  • ewm
    二维码